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:一个老太太,摸摸搜搜地从裤袋里掏出钱,让银行柜员帮忙存起来。
钱包不大,但是里三层外三层,包裹得严严实实,怕掉了一分钱。钱的面额,有大有小,小的居多。
钱也不多,但一定要放在存折上,把存款数显露出来,并且加盖章子。就是定期存款,也要有单据,一定不能只是存在卡里,或者手机银行。
为什么老人那么喜欢存钱呢?就是他们七八十了,还是如此。
图片
01
穷怕了的人,存钱比花钱更有幸福感。
我的小舅妈,一直靠种柑橘过日子。
中年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收入,都给两个儿子读书,花掉了。
在儿子读技校的时候,每个月的生活费,就是一千多。小舅妈迫不得已,就去找亲戚借钱。
有的亲戚给脸色,为此小舅妈没有少抱怨,还在小舅舅面前,哭诉了好多回。
最糟糕是,一次过年时,柑橘卖掉了,但是没有结账。一家人过年的费用,都不知道从哪里来。
小舅妈责怪小舅舅,也不打听清楚,随意卖柑橘。
小舅舅也委屈,这收柑橘的人不多,总得尽快出手吧。若是不卖掉,砸手里就完了。
这一年,小舅妈和小舅舅是吵闹着过的,也回绝了所有的亲戚来拜年。
到了五十多岁,儿女都自立了,小舅妈这才真正开始存钱。
有时候,小舅妈也偷偷告诉要好的亲戚,自己有多少存款。说起来,一脸的幸福、得意。
现在,小舅妈快七十岁了。干不了活,就在城里给孙子陪读。每次送孙子上学放学,小舅妈就去捡废品。
一天得个十多二十块,小舅妈很满足。
令人惊讶的是,就是如此微薄的收入,她还可以存起来。
不得不说,穷怕了的人,存钱是刚需,花钱不是,可花可不花的,坚决不花。
偶尔看年轻人大手大脚花钱,都特别心疼。
为了存钱多一点,老人也会想很多的办法。比方说,下午去卖肉,就图价格少一点;一整年都不买衣服;给红包,也是一二十。
在年轻人眼里,老人就是抠门。在老人看来,是节俭,是美德。
图片
02
做父母的,老想着为儿女分担一点什么。
说一件很奇怪的事情:小舅妈的女儿去打工,连续五年,都会寄钱回家。
女儿出嫁的时候,小舅妈拿出一张存折,说:“这都是你打工时,邮寄回来的钱,我一分没花,都给你。”
这让女儿很感动。
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现实:很多老人努力存钱,就是担心儿女未来的某一天不好过,或者老想着要给儿女帮点忙。
父母之爱子,计当深远。一些年轻人,没有考虑什么后果,觉得自己随时可以翻盘;老年人却知道,一旦人的经济垮下去了,翻身是特别难的。
考虑子女的未来,可能有很多花钱的缺口,老人就拼命存钱,避免子女到时候受苦。
我们看一些家庭,子女买房,老人把买棺材的钱都掏出来。虽然不多,但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。这些钱,不都是老人辛辛苦苦存下来的?
还有一些家庭,子女过年过节都会给老人一点钱。但是老人不会花,而是存起来。以后有机会,都会原封不动地退给子女。
就是子女给老人的美酒,很贵的烟,老人都偷偷拿出去,卖了。而不是自己享受一番。
能够帮助到子女一点点,老人就觉得特别有意义。
图片
03
总以为自己会长寿,还会活很久,预备花很多钱。
心理学家认为,焦虑综合征主要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。
很多老人,就是慢性焦虑。他们总想着,来日方长。哪怕自己七八十岁了,还想着活很多年;或者看到子女可以活很多年,未来的路很长。
从老人的内心理活动看,有几种焦虑。
第一,自己活到九十,一百岁,那么开销就特别大。一年一万,都是几十万啊。这不预备一点,行吗。
第二,变老的过程中,难免会生病。一旦病了,吃药打针,住院,请护工,哪一样不是钱。就是自己走不动的时候,请保姆,也要花很多。一次性耗费几万,十几万,都可能。老人是不希望儿女来承担这些费用的。
第三,老人最担忧的是,自己长寿,儿女比自己先走一步。到时候,真的无依无靠了。这钱的数量,就决定了余生的生活质量。
回到现实,大家也知道,存款比儿女更加靠谱。一部分儿女,也是看老人手里有钱,才愿意尽孝。毕竟尽孝也是不会亏本的。
人最好的结局,不是钱花光了,人也恰好走了,这是算不准的,而是人走了,还有一笔钱,给子孙分配,也顺利安排落葬。
一部分老人,在存钱的同时,还尽早买了墓地,棺椁。他们担心多年后,这些都会涨价。从某种角度看,也算是投资吧。
图片
04
见过太多的老人,和人相处的时候,糊涂着,但是说起钱,一点都不糊涂,他们不仅知道存款多少,还可以把存款的来源,如数家珍。
子女们,真不要笑话老人热衷存钱,他们是穷过的人,理解赚钱不容易;他们也是关爱家庭的人,只是爱的方式不很伟大;他们存款多了,也是好事。
多去理解老人存钱的行为,也帮助老人把钱存好,不去惦记,这也算是子女的一份孝心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散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