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一个问题,为何《大明王朝1566》没有像《雍正王朝》一样成爆款。
编剧都是刘和平,但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。
《雍正王朝》的逻辑线清晰,开局并不复杂,另有邬先生解读。而《大明王朝》开局就是多线叙事,反转密度高,理解门槛较高,况且它不够爽。
这些看过的观众都懂。
先来叠个甲:一部剧的失败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“相关性”,不是“因果链”。
我无法说某个原因“导致”《大明王朝》失败,但可以指出,它与多个因素“密切相关”。
《大明王朝》开播失利,有个原因是湖南卫视的主流受众并不爱《大明王朝1566》。
提到湖南卫视,大多数人就知道综艺才是它的拳头产品。
从快乐大本营到超女快男,从浪姐到歌手,这一二十年来,源源不断的综艺爆款,也让湖南卫视的主流观众群体变成了青少年。
看到一个数据,15-30岁女性占比超70%。而历史正剧的目标观众通常是35岁以上男性/高知群体),两者的重合度很低。
《大明王朝》本是央视定制剧,是前台长欧阳常林想要提升平台文化调性进行的开拓之举。
然而,湖南卫视既想拉新,又不肯牺牲综艺娱乐这些资本盘,这才有了《大明王朝》在21点后开播的情况。
事实上,《大明王朝》和《雍正王朝》享受的平台待遇确实差太多。
《雍正王朝》爆火,因为它的首播平台是当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CCTV-1。在1999年,地方台在它面前都是弟弟。
一个具有超强传播优势的大平台,还给了开年大剧黄金档的待遇,它能覆盖大量中老年和高学历的观众,《雍正王朝》热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。
湖南台是如何对待《大明王朝》的?
2007年1月8日,每天21点两集连播,排在综艺节目后面。
通常来讲,19:30-22:00被视为黄金档。这比传统黄金档要延后1.5小时,简直是熬夜档。
历史正剧的核心受众——35岁以上男性、高知群体,通常在黄金档结束后准备洗洗睡了。
从时代的维度看,1999年和2007年有不一样的时代背景。
2007年,历史正剧不再像之前吃香了。
当年开播的历史正剧,央视的《贞观长歌》和《卧薪尝胆》,湖南的《大明王朝》,它们的表现都不如预期。
当年拍好的《书圣王羲之》(豆瓣显示开播时间是2030年)等十余部已完成历史正剧因无平台接盘,已经沦为“库存弃子”。
现在我们会发现,2007年是历史正剧进入衰亡的拐点,之后有些气候的历史正剧也只有《大秦帝国》系列。湖南卫视继续头铁,播出《天下长河》豆瓣8.4分,但收视率只有0.6%。
承认吧,历史正剧在国产剧的生态位,已经逐渐被宫锁心玉和甄嬛传为代表的古装言情/宫斗、琅琊榜、庆余年、藏海传为代表的架空历史和偶像元素权谋剧所替代。
这个变化是时代和观众相互奔赴的结果。
从创作生态来看,历史正剧的立项通过率变低。像《大明王朝》这种揭露官场黑幕的历史正剧,在开播时也被认为不合时宜。资深老编剧要么退休要么退隐,市场没有给新人创造做历史正剧的机会。
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时代和观众层面的变化。
你们也应该想过,为何剧集越来越爽?观众明知道是撒狗血的套路,但爽剧就是能火成爆款,这就是观众的真实选择。
因为我们的大脑越来越没耐心了,一集几十分钟的历史正剧,需要梳理一堆人物关系,慢热烧脑。更多的观众看剧,不再像以前是寓教于乐,而是希望放松消遣。
观众有错吗?
并没有,因为观众太累了。
轻轻松松的甜剧和爽剧,才更符合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。
在这里,我们必须要明白,不同时期的人,文化体力是不一样的。
这是我在《花束般的恋爱》学到的词。
片中有细节,2015年11月,绢在冰激凌店打工,麦给网站画插画。
这时的麦读文库小说,到了2016年春,他读文学杂志。
即便是文学杂志,它依旧是杂志,和文库小说相比,杂志更像是碎片化读物的代表。此一细节,是在说明生活已经逐渐吞噬麦的文化体力。
2018年4月,麦和绢发生一次激烈的争吵,绢无法接受为工作拼尽全力的麦,麦说他不知道《黄金神威》第七卷后的故事,也早就忘记《宝石之国》的情节。那些他曾经喜欢的文化产品,他已经看不下去,只有玩消消乐的力气了。
当下我们看不动《大明王朝》,不是因为它不好,而是我们变了。
过去,我们可以一集一集追着海瑞斗权臣,现在连剧名都记不住三秒钟。
不是历史正剧不香了,是我们早就被时代榨干了“文化体力”。
这不是个玄学词,而是一个真实的生理现象。
坂元裕二在《花束般的恋爱》中提到这是“燃尽症候群”——人际关系、工作压力长期积压,导致注意力崩塌、情绪耗竭。
我们所处的时代,正在摧毁大多数人的文化体力。
大多数人的人生是从热爱文学、热爱推理、热爱长剧,到只想刷十分钟短视频睡觉。
不是不爱历史正剧,只是太累了。
这也许就是今天《大明王朝》再重播也难成爆款的真相:
不是它不值得看,而是我们没力气看了。
当然,在知乎这个平台上,你或许会说,有那么多知乎网友都热爱《大明王朝》,你怎么说不受欢迎了。
然而,知乎本身就不是一个大体量的平台。
能成为知乎用户的人,本身的文化体力就已经很强了。
我们用知乎对《大明王朝》的热议来说明《大明王朝》能成爆款就像在图书馆问有谁不爱纸质书一样可笑。
况且,《大明王朝》在17年在优酷播出后封神,离不开靠知乎、豆瓣、B站这些平台的发酵,这些发酵者本身就是高体力文化者。
新千年开始的二三十年,也是打工人工作时长越来越长的二三十年。
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周平均时间显示,我们确实是越来越忙的。
自1990年代起,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长不断增长,2007年前后逼近50小时,远超法定40小时红线。
工作八小时,双休能得到法律的承认,但得不到企业的支持。
上班有加班,在公司加班完还可以在家加班——互联网的弊端之一。
只有一个手机,领导就可以操纵员工的下班时间。
996和007已经极大的吞噬了观众的文化体力,在这个背景下,我们也逐渐失去了看历史正剧的耐心。
说到底,我们与时代互为因果。
散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